本科生

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5-06-10浏览次数:52文章来源: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紧扣世界智能科技的发展前沿和国家制造强国的战略需求,专注于构建面向未来、无处不在、持续进化并契合人类价值观的“智能体”,推动人类社会的未来变革。学院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与多领域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具备广阔视野、扎实数理基础与人工智能素养,能够将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的“干细胞式”拔尖人才。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2025年将以工科试验班的形式招生,招生方案如下:

其中,工科试验班(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领军人才班)是依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的融通项目,学生入学后将接受本博融通培养,学制8年左右。工科试验班(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包含智能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三个专业,该试验班实行自由分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分流进入喜欢的专业。

今天,请跟随我一同了解创新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为我校新设专业,致力于培养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领域中 “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紧跟行业趋势”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同时积极探索以培育顶尖科学家 、原创发明家、卓越工程师和产业领袖为目标的新工科产教融合新模式。在学生培养上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在数学 、物理、力学、光电信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厚学科优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设立四个前沿研究方向:未来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光电、微纳制造。本专业遵循面向未来、适度超前的原则,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践决策能力,以及沟通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

依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专项和企业联合研发等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IJRRLaser & Photonics ReviewsCVPRICRA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培养的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奖项,有多名市、校级优秀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在智能制造、空间探索、医疗康复、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理论与应用力学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源于数学系设立的力学专业,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复旦大学谷超豪院士是本专业的创始人之一。该专业以数智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设立智能力学与工程前沿研究方向,聚焦智能固体和流体力学,以理启工,以工促多,在以智能材料与柔性结构 、复杂流动机理等为代表的力学前沿及交叉学科方向取得了显著进展,赋能未来智能体与先进制造。

力学专业自1958年成立之初就提出以“为早日发射人造卫星,短时间内攻克空气动力学难题,培养一批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专业人才。人才培养一直坚持“基础理科化、实践工科化、要求一流化”的定位。毕业生因“厚基础”而“宽口径”,每年有近60%的毕业生到国际、国内一流高校深造,就业遍布于航空及航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能源工程、医疗器械工程等相关企事业单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聚焦空天产业发展与革新需求,重点突破智能设计、自主感知、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推动AI技术创新与空天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该专业在以飞行器智能设计和智能自主飞行为代表的重要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建立了大型客机与航空发动机的智能设计体系,发展了动态智能决策及半物理仿真技术,深入参与国产大型客机C919C929和商用航空发动机CJ1000CJ2000的型号研制。复旦大学是除航空航天专业院校外最早设立该专业的高校之一。

为顺应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紧扣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与学校“2+X+Y”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设置“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AI方向)双学士学位项目”,致力于为数智空天领域培养创新人才。


毕业深造和就业情况介绍

学院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点。在升学深造方面,学生广泛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下属院所等国内重点科研机构,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深入探索前沿科学与技术领域。

在毕业就业方面,学院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实践能力,受到各类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就业方向涵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科院下属院所等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华为、大疆、中芯国际、特斯拉等智能开发和制造企业;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很多优秀人才也进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金融等领域工作,在关键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与服务,展现了学院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强大潜力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去向与产学研合作伙伴(部分)


融科强师育匠才,赋能智造促发展!欢迎对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领域充满兴趣和热情的学生报考!



文案编辑:马文元、杜颖

审 核:方虹斌、柴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