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
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

    遵循面向未来、适度超前的原则,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打造智能机器人领域各类人才的育才机制,采用本研融通的新工科“干细胞”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通过 “2+X+Y”个性化培养方案,强化基础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的结合,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挑战、脚踏实地的精神,锤炼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观察实验能力”“构想设计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卓越发明家、工程科学家、实践工程师和产业领袖。

专业方向介绍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为支撑,拥有智能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三个本科招生专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置具身智能、未来机器人、智能光电、微纳制造、数智力学和智能空天六大专业方向。
  • 未来机器人

    致力于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突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的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具有智能感知、认知、决策和学习进化能力的自主智能机器人,积极构建机器人为智能终端的新产业研发经济模式。

  • 具身智能

    致力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移转化,通过整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控制系统及科技伦理等多学科力量,研发具有自主探索能力、持续进化特性且符合人类价值观的智能体,为未来人机协同与智能社会建设提供核心驱动力。

  • 数智力学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聚焦智能固体和流体,以理启工,以工促多,致力于创制类生命智能体,赋能未来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智能空天

    聚焦空天产业发展与革新需求,重点突破智能设计、自主感知、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推动AI技术创新与空天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智能光电

    紧密聚焦于先进光电子材料、半导体光电集成器件的前沿研究,以及光电显示、智能感知、光伏储能、光通信、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开发,解决智能机器人和先进制造急需的关键光电技术难题;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为智能机器人及先进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核心动力,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驱动。

  • 微纳制造

    聚焦于微/纳米机器人系统的材料设计、器件制造与系统集成等前沿技术,致力于新材料与新结构的设计与制备研究,攻克功能集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创新的工艺与技术手段,实现可控的纳米机器人按需制造。培养学生在微纳制造领域的综合能力,推动该领域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进程,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科技与产业创新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培养模式
  • 致力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移转化,通过整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控制系统及科技伦理等多学科力量,研发具有自主探索能力、持续进化特性且符合人类价值观的智能体,为未来人机协同与智能社会建设提供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