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至27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IFAL 2025)在上海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电光源研究所、中国照明学会智能交通照明专业委员会、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复旦临港产业化创新平台、上海复诺视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创造学会人因工程与产业创新专业委员会协办,并得到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及复旦大学的指导支持。论坛以“交叉学科与汽车光产业创新”为主题,聚焦AI技术在汽车照明中的研发应用与市场趋势,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领先企业的300余位代表线下参会,数十位海外嘉宾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此次盛会。
一、开幕式
本次活动在上海嘉定颖奕皇冠假日酒店拉开帷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吴力波、中国照明学会秘书长郑炳松、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副院长、复旦临港产业化创新平台主任张立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庄松林院士指出,汽车照明正从“照亮”转向“交互”,应加快多学科协同创新,推动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以光科技赋能智慧出行。
吴力波校长助理代表复旦大学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复旦大学以“跨界与共生、催化与结晶”为理念,推动多学科融合,助力汽车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立华教授表示,复旦临港产业化创新平台以“交叉学科与汽车光产业创新”为主题,汇聚多领域专家,推动光学、材料、电子及人因工程等协同发展,聚焦车载智能光环境,促进学术与产业深度对话,助力中国汽车智能制造和未来出行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中国照明学会刘正雷理事长、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吴力波、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红、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通用部件检测研究实验室主任赵汝涛、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萍女士、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经理周诵杰先生、ams OSRAM公司 OS SSE Director Michael Brandl、德国IS光测公司Oliver Esterl、大会主席林燕丹教授等共同为2025 IFAL开幕启动仪式揭幕。
论坛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林燕丹教授主持。首先林教授对各界嘉宾莅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回顾十三年来论坛秉持“创新、协同、开放”理念推动产业发展,强调交叉学科对汽车光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展望科技变革将重塑出行方式,并期待通过深入交流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大会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带来了精彩分享。
应林燕丹教授邀请,国际汽车照明与光信号专家联盟GTB主席Wolfgang HUHN博士作了题为《联合国GRE GTB中关于眩光的重要进展》的主题报告,深入解析了智能前照灯、ADB等前沿技术在全球法规层面的发展动态。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通用部件检测研究实验室副主任王玮作了《智能驾驶时代的汽车光学测量变革:从技术突破到标准重构》的报告,探讨了智能驾驶时代下汽车光学测量的技术进步及其对行业标准的影响。
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CJ讲席教授徐士杰教授做了题为《远红光高光效超薄荧光玻璃》的报告,他的研究聚焦于开发具有高效发光性能的超薄荧光材料,特别是在远红光领域。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景春晖作了《面向视觉舒适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照明环境设计与评价研究》的报告,该报告关注如何通过优化照明环境设计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厢内的视觉舒适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唐飞教授作了《超薄荧光微晶玻璃的可控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的报告。唐教授的研究集中在超薄荧光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及其独特的发光性能方面。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Korbinian KUNST博士(导师Tran Quoc KHANH教授团队)对比分析了大灯安全性能评级(HSPR)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下的车辆照明性能得分(VLPS)体系,探讨如何构建更具一致性的照明性能评估标准。
本次论坛设立了七大专题方向,涵盖汽车光学测量与标准化、光学设计与光环境体验、多模态感知与智能驾驶、新型显示技术、驾驶安全与驾乘体验、智能车灯系统以及光学材料与控制技术等领域,共组织了34场专题报告。与会嘉宾来自复旦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以及华域视觉、艾迈斯欧司朗、星宇车灯、光峰科技、远方光电、新思科技、亮锐、德州仪器、嘉兴海拉、乐健科技、上海复瞻智能科技、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统明亮、晶合光电、沃瑞科技、烨嘉光电、易冲半导体、步光科技、德国 IS光测(Instrument Systems GmbH)等行业领军企业。
此外,来自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的李祥兵专家、上汽大众的程晓茜工程师、华域视觉的贾书曼工程师等多位业界学者分别围绕车灯能耗管理、氛围灯设计、智慧灯具开发、驾驶员接管绩效预测、MR界面感知测量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技术分享。
三、同期会议
同期举行的“2025年汽车新体验重构计划”专题会议由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亚飞主持,中国心理学会复旦大学郭秀艳教授、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秘书长、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杨靖女士、复旦大学林燕丹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胡川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景春晖副教授等专家分别从脑认知机制、人因工程与产业创新、汽车人因安全标准化等方面提出了前瞻观点,为新一代汽车人机关系的设计与标准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IFAL TOUR
在IFAL论坛期间,组织了全国汽车生态头部企业专家及外籍学者参与汽车生态产业链考察活动。
考察团首站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参观其展厅与新检测实验室,了解智能前照灯、激光照明、LED矩阵等前沿技术,充分展现了其在光学设计与电子控制方面的实力,令考察团直观感受到中国汽车照明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未来趋势。
随后,考察团前往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参观了位于安亭镇的安亭试车场。该试车场占地面积约1.44平方公里,是国内首个达到国际标准的乘用车专用综合试车场,配备多类型专业测试道路,可全面验证车辆性能与安全。考察团还参观了EMC、灯光隧道、碰撞中心及NVH等实验室,深入了解整车测试流程。
此次考察体现了中国汽车检测与研发的技术实力,彰显了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国内外产业交流与合作。
五、闭幕式
闭幕式上,林燕丹教授发布了“2025IFAL年度研究热点”,总结了本届论坛的核心议题,包括智能照明系统、交互体验优化、人因评估模型等方向,系统梳理了当前行业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随着大会圆满落幕,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期待下一届IFAL的召开(拟定于2026年6月15-17日),再次相聚上海,共同推动汽车光环境领域的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